七秩芳华,意气风发;青春无悔,强国有我
——庆祝中国钢研成立70周年
十年前,有一位坐在北京展览馆后排观看集团60周年汇演的新员工,忐忑矜持,好奇震撼。转眼间,她已在钢研走过这美好的青春十年。十年后的2022年,是中国钢研成立70周年的重要年份,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伟大年份,七秩钢研,百岁共青团,恰似风华正茂的青年,意气风发,阔步走来。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在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青年的命运,从来都跟时代紧密相连: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难困苦,千难万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勇立潮头、革故鼎新”,“有志者奋斗无悔”。“中国青年”是我们的LOGO,我们追求“国潮”,我们喜爱“国产”,没有哪个时代,如今天般让我们中国青年如此自豪。
我们这代人,经历了物质简单却满足基本需求的童年,经历了知识改变命运、努力学习做国家栋梁的学生时代,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国家空前强盛的青年时代,也正经历着坚韧值守、愈挫愈勇的疫情当下。
青春梦想,照亮心中的灯塔
近些年,因为疫情,原本每年一次的回乡探亲变得更加难上加难,回乡的情绪会在每个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以及父母亲人生日的时候,浓烈而波涛汹涌。河南东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偏远小县城,住着我民风淳朴的亲人,也是我的青春梦想播撒种子、生根发芽的地方。
小时候,我的世界很小,梦想很简单,我们希望做班里的尖子生、做学校的优秀生、做县里的好学生,给学校争光,给父母争光、给自己一个交代,也很希望走出去见识更大的城市,更大的世界。于是,我们争优争先、你追我赶,刻苦努力、挑灯夜学,我们会在晚自习断电后继续点上蜡烛加练,也会在要求做题的自习课上抄歌词或是交头接耳,我们会用心整理错题本、考试前临阵磨枪,也会在同样的问题上一次次犯错,青春啊,真是又勤奋又偷懒,又好学又好笑。
当时我们的高中校长带队去学习衡水中学,去向黄冈中学取经,为了将贫困县里的我们,送出外面更大的世界,为了给百万乡亲一个交代、一个证明。那些赶在早自习铃声前飞奔冲向教室的身影,那些晨读前和跑操时高喊的励志口号,那些炎热夏天午睡流在课桌上的口水,那些一轮轮模考起起伏伏被反复锻造的心理素质......已经像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脑海和青春记忆里。规范的管理、优秀的老师、聪慧的同学们,在那么几届学生里,母校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大学,是远近闻名的优秀高中。
那些青春梦想,那些上进的心,那些刻在书桌上的理想大学,都是一盏盏明灯,不断指引我们刻苦、勤奋、不断进步。那些岁月,弥足珍贵,那些恩师,永远感激,那些苦和笑,终生难忘。
离开家乡,梦想归零再出发
那时候,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在“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号召中,选择了高考的专业,涂写了几位数字代码作为自己的高考志愿;在考上大学的鲜花和荣耀中,我第一次离开豫东的家乡和亲人;也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新城市——合肥,这里竟然天天吃米饭,这里非常湿热,这里还常常下雨,这里的一切跟曾经生活十几年那个圈子都有所不同,这里有很多种方言,却很难再听到乡音。
这里不再有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在这里也很难再吃到熟悉的河南烩面、卤面条亦或是炖肉胡辣汤。那些年,我常常往家里打电话报平安,聊一些新鲜见闻,那时候大学生虽有手机,但打长途却常常是用校园里的IC卡,那时候的通讯工具是飞信、QQ,那时候的社交网站是校内网和开心网。
离开家乡,梦想归零,前十几年的拼搏惯性让我要给自己重新设立一个梦想,虽然它已经并不震撼也不那么响亮,但是它仍然指导着离乡而迷茫的我,那就是在人才济济的班里不甘落后,获得奖学金,顺利毕业找到好工作;那时候的梦想,已经有了生计的痕迹,做事也开始需要考虑金钱甚至人脉,那是踏入小社会的初体验,直到我再一次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奖学金,光荣毕业。
那些年的寒暑假,我们都跟随老乡坐夜里十一点多的一班绿皮火车到附近县市的火车站,再凌晨四五点钟转大巴回家,因为春运火车是有半价学生票的,全程大巴既晕车又没这个优惠。那几年回乡的记忆,是困的,是冷的,我们会趴在硬座小桌板上睡着,醒来又总能感觉到车厢里四处漏风,同时回忆却也是热闹的、温暖的,有学长学姐一起张罗和忙前忙后,领着不谙世事的我们,他们就像一盏盏蜡烛,在那些懵懂的离乡之初,关怀温暖着我们。那些漆黑的夜里,绿皮火车与铁道枕木撞击出的“咣当咣当”的节奏感,如今想来,如此悠长,如此美好。
安家立业,青春梦想在延续
2012年的春天,我满怀希望搭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这一年,我开始正式踏入社会,开始一段新的青春梦想。与千万毕业生相比,我算是幸运的。虽然人才已经不像高中老师告诉我们的那么吃香,但是凭借大学毕业生这个敲门砖,想要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青春的梦想,短期内变成了现实的生计。从公司集体宿舍搬出来需要房租,微薄的收入难以负担,虽难以启齿,但经常需要靠父母救济,在这样一种窘况下,我感受到了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巨大落差,我时常问自己,哪一步走错了,哪些事情没做好。再次归零,踏实修炼。做好自己,做强自己,从基础工作开始,从车间实习开始,了解产品实现过程,弄清客户需求,提升专业技能,打铁还需自身硬,粉末冶金知识的短板,本科学历的短板,这些都在发现后想办法及时弥补和纠正,与时间赛跑,跟自己较劲。那些年,仿佛很充实,也很忙碌。虽然,工作的成绩并不会像上学时那样在学期末有阶段性的显现,但在这一点上,我坚信,努力积累定能厚积薄发,所以纵然常常有泪水,有灰心,但是每一次我还都能在工作中再找回迷失的自己,重新出发。
慢慢的,我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工作,我开始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工作目标、生活规划。繁忙的工作和育儿之余,我还经常会问自己,梦想还在吗?答案是,梦想的种子一旦在青春期的心底生根发芽,它便会伴随一生,是的,它仍在。有规划有目标是梦想的土壤,积极乐观是梦想的阳光。我开始更加关注时间管理,也开始更加坚定、豁达,我会在工作生活中,始终保持认真的态度、积极的付出,也会把这份激励传递给身边年轻的同事、朋友,同时,我开始像父母对我那样,悄悄地向我的儿女们播撒爱和梦想的种子。这,也许就是青春梦想的延续吧。
疫情来袭,青春磨炼不停歇
这一课,终究还是来了,这是一堂家庭教育、学生时代和职场教育都不曾开设的课程,我称之为社会心理课,每个青年人的处境不同,因而感受万千。由于新冠病毒的出现,我们这代青年人在和平时期经历了这场特别的“战役”,从治疗到疫苗,从隔离到封控,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国家在与病毒赛跑,全民在与病毒对抗,这场“战役”,如此坚定而有序。
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很大,我们开始离不开口罩,我们开始重视洗手,我们开始减少外出,不旅游;我们需要居家,甚至停工停课。在与疫情共存的日子里,我开始学会在常态化疫情中通勤、工作,关注地方政策,摸索提升核酸检测效率,学会选择多变的进京路线和检查站以获得快速通行。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我开始学会与自我和解,学会与疫情大环境共处,学会降低需求和期待;从关注兜里挣几毛钱到开始关注中国经济,从绕不开的家长里短到开始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我也更加理解了健康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更加重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也由于这门特殊的社会心理课,我和多数青年人一道,接受了疫情的磨炼、考验,也收获了更快的成长。
心态,这一贯穿青春乃至人生始终的词语,再一次在这个历史档口摆在青年人面前,这是一场心态的磨炼,是时代赋予我们必须要经历的特殊时期。作为青年人,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要承接并且传递这份科学防疫、牢固防线的信念。我们要劝导家里的老人,也要教育年幼的孩子,守护好健康、照顾好家庭,同时,我们要与同事一道建立信心、守住企业运营和安全,守住饭碗,守住经济,也守住青春的梦想。
青春,多么美好的词语,像春天的百花盛开,像夏夜的星空万里,像秋田的广袤无垠,像冬季的蓄势待发。青春,就是一万种可能的代名词。青春是一段时期,也是一种心态,青春不设年龄,青春不问出身。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
七秩芳华,成就瞩目,是一代代钢研人坚持不懈、砥砺奋斗和汗水的凝结;百年征程,百年跋涉,推动时代前行的青春脚步依旧坚定而执着。在这个美丽的五月,我再一次回忆自己的青春梦想,整理自己的青春感悟,庆祝中国钢研成立70周年,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我们不会辜负青春,也不能辜负这美好的时代,我们定会立足岗位、勤奋钻研,以企业繁荣发展为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立志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青年!
施瑜蕾-安泰超硬硬质合金分公司--经理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