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岗位 不负青春
——钢研70周年献礼,献给钢研实验人
【作者简介】
李南,女,1981年10月出生,籍贯辽宁,硕士学历,毕业于钢铁研究总院材料学专业,2006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现任钢铁研究总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党支部纪检委员。主持完成各类失效分析项目100余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专家会员。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一项。通过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NTC教师资格认证,作为编写组专家参与了“ATP 022 热模拟实验技术大纲”和 “热模拟实验技术教材”的编写。2011年集团公司“优秀党员”, 2016年钢研总院“优秀党员”。
实验室,每个科研工作者最熟悉的地方,大家用最科学的方法、最合适的手段去探索、去验证、去解决一个个科学问题。而我有幸身在其中,今天就由我带着大家换一个视角,通过故事看看我们钢研实验人。
故事一:默默坚守,不负匠心
只要是来实验室做过实验的人,一定认识“杜姐”,她就是金相实验室组长杜敏。2002年开始,她就在金相组工作,是实验室资格最老的员工之一。“杜姐”这俩字绝对是实验室里面出现最多的高频词汇,楼道里、实验室里经常会听到学生们喊着杜姐要评级、要耗材、要报告,分明就是那个让学生们最最离不开的人。
对学生,杜姐永远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到操作不规范她会超级啰嗦地说半天。培训学生实操,一个无心的小过失,她也会严格评判下次再考。也许在你看来小事一桩,可是在她那是天大的事,任何一个小的隐患都不能在她的注视下发生。你眼中的婆婆妈妈,却是她心中的尽心保护——保护她的设备,保护她身边的学生。
杜姐永远精打细算,她总会说“你知道现在的……多贵吗?”每申请一张砂纸在她眼里能直接等价成钱数,每一点浪费在她眼里都是心疼。没有一份岗位职责能约定清楚一年应该消耗多少耗材,但在杜姐的意识里门儿清,并且守得住。
就是这样一个杜姐,最平凡普通的实验员,靠着这种细致和坚守,保证了金相开放实验室多年有序而平稳的运行。管理设备40多台套,指导过的研究生几百人。只有细致入微才能管理到位,只有严谨认真才能少出错误,安全操作、节约耗材、结果准确,所有这些都是杜姐最在意的事情,也是她对岗位最认真的交代。
故事二:安于岗位、牢记使命
王昌,中心实验室首席专家,多年从事透射电镜操作。他热爱钻研透射技术,在他眼里做透射实验就如同弹钢琴,那是艺术。每一个视场、每一个照片都是有生命、有故事的,那是材料中最细微的秘密,是需要给足了心思才能被发现、被记录完好的。一个小黑屋一待就是一天,一个直径十几厘米的绿色视场便是他全部的天地,日复一日,他就这样坚持了近20年。他拍照片极其精细,作品多次在各类微观图像评比中获奖。
如果你未亲见,很难想象一个性格豪放的西北汉子,对他的设备是多么地细致耐心。你也许见过他严厉批评你样品制备得不好,但你一定没见过他钻到设备里鼓捣得一身灰尘,没见过他陪着年老的技术专家爬到操作台上一点一点查找问题,没听过设备故障而找不到配件时他的一声叹息。老的电镜已经服役近40年,熬到买不到底片,但在他的精心维护下,仍旧在为我们的科研服务。
作为首席专家,他鼓励并带领实验室的青年人申请课题、提炼技术,虽然在总院这个大的科研环境下我们力量很弱,但是年轻人科研意识逐步加强。在他眼里,我们是科研型实验室,大家的精力不能只停留在操作上,要尽力开发设备功能和尝试新的试验方法。而他自己更是走在前面,围绕精细组织观察分析积极申请北京市、钢研总院相关科研课题,合作发表文章30余篇,SCI收录23篇。
我们总是在说匠心是什么,简单的两个字可能包含着传承、坚守、奉献、专注、创新、发扬等等太多辉宏的内容。但在实验室,在我眼中,面对学生时无休止的嘱咐和念叨、制样中磨秃的指甲、裂口指尖、维修设备时浸油的裤子、试验机前准妈妈扣不上的白大褂才是最真实的写照。实验室是个平凡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上都有最平凡的实验人员在守护。日复一日的重复,却要重复得细致精准。在他们身上你永远看不到耀眼的光芒,但却能看到如水般坚守的力量。他们永远说不出豪言壮语,但一直在默默付出,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句感谢的话语他们便会满眼的知足、满心的骄傲。
“七十载不忘初心铸国之钢筋铁骨,再征程牢记使命塑国之重器脊梁”,这是我们一代又一代钢研人对祖国的交代,而钢研实验人也必将以“匠人”之心努力做着应做之事,对每一个样品负责,对每一个结果负责。此刻我骄傲我是钢研实验人,我们会用自己的努力留下更多的故事,必将不负岗位、不负青春。
钢研总院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