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钢研事业和文化传承者

2022-10-30

做一个钢研事业和文化传承者

——钢研70周年感怀

 

2002年大学毕业进入钢研,入职钢研旗下安泰科技难熔材料分公司(原钢研三室,难熔材料研究室),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刚入职便赶上了钢研50周年庆典,钢研几千名员工,着统一服装,70多辆大巴载着一起去人民大会堂参加庆典大会。盛况空前。当时的我倍感自豪,此情此景还历历在目,一晃,20年过去了。

2002年,刚进钢研,我只知道钢研是国家钢铁研究领域的重要院所,地位重要。经过20年的工作洗礼,我才深刻体会到钢研有着厚重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传承,就像肥沃的大地一样,滋养、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代钢研人奋斗不息,不断推动钢研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钢研人才培养文化。我进公司的时候,安泰开始开展导师制,通过制度固化钢研传帮带的传统。公司安排了当时已经是市场部经理的王铁军先生做我的导师,他和一帮老专家,给我职业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我终身受益。我大学学的是学机电一体化专业,公司主业以金属材料研发和生产为主,所以当时我要从事新产品研发工作,欠缺材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当时王铁军先生首先给了我两本书,一本是《粉末冶金原理》,一本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让我学懂、弄通,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直接找他。王铁军先生还会不定期地找我聊,问我学得咋样。我就把我学的情况向他汇报,他则给我讲和我们单位生产、科研相关的一些重点内容。所以,这两本书,我最终学得很透。我在学这两本书的同时,正好也在车间实习,王铁军先生给我布置了一个实验任务,让我测试不同冷等静压压力下,不同批次粉末压坯的密度,让我从装粉,压制,到测密度,全流程参与一次实际的实验过程。我刚到公司,不知道实验怎么策划,怎么开展,他就指定比我早一年来公司的甘乐带着我,告诉我怎么设计实验,选什么样的模套,怎么装粉、怎么密封胶套,如何测密度等等。一组实验下来,我对粉末压制工艺,测试方法等就非常熟悉了。

后来,王铁军先生看我对生产装备比较感兴趣,当时正好有10多个退休返聘的老专家在单位,其中有几位都是难熔行业的感应烧结炉、渗铜炉、冷等静压机、热等静压机等设备的国内最早设计者。王铁军先生就安排我到这个办公室工作,让我跟着王德文、牟科强等几位专家学习这些设备技术,这几位专家也真是不吝赐教,倾囊相授。每个人都拿出他们珍藏的设备图纸,一张一张地给我耐心讲解,然后再带我到生产现场实地指导,每个部件的结构形式、材料、作用、设计思路都讲得清清楚楚。为了让我们快速组建模压生产线,熟悉模压工艺相关设备,牟老先生当时腿伤痊愈不久,就带着我去南通、扬州、南京等好几个外地设备生产厂家去考察自动压机,捏合机,让我十分感动。王老,唐安清副总经理也经常带着我去锦州、西安等地订购和验收各种设备,验收完,还带着我组织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这样,我很快就熟悉了这些设备,而且关键点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以至于在后续工作中,组织对渗铜炉的改造,感应烧结炉的改造,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以及设计和定制新装备等工作都能得心应手。

这些老专家都非常和蔼,工作之余经常给我讲钢研的历史,难熔的历史,给我讲难熔如何一步一步艰难地发展壮大。这些老专家,如何在近乎0的基础上,为钢研三室建立了实验和生产设备,研究出了对国防军工、国计民生都至关重要的难熔金属材料制品,我由衷地佩服这些老前辈。有位老专家,他有段时间曾经离开了钢研三室,但是他依然心怀钢研三室,在他余生的最后时期,他又回到了我们钢研三室,和我们一同工作。他说,他要把他手里的技术,留给钢研三室。的确,他说到做到,我们目前的喷涂技术和装备,确实是从他回来之后重新建立的,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孵化了大量的新产品。去世的时候,他没有其他要求,只要求在他的遗体上放一个难熔分公司的工作证,证明他永远是钢研三室的人。经历这些事情,让我更加珍惜在钢研的工作。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2003年底,结合我的专业和兴趣,王铁军先生安排我做生产管理,发挥我的专业特长,这一干就是18年时间。这18年,我时刻都把王铁军先生以及这些老专家当作我的学习榜样,时刻都没忘记为公司发展做贡献。我已经养成每天即使在家也要工作1—2小时的习惯,18年如一日,这源于我对钢研文化、难熔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18年,我带领生产管理团队,承担了大量的流程改进、工艺改进、装备提升、自动化改造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生产效率;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环境污染;减少了安全风险……每次去车间,看到这些变化,我总觉得能为公司做这些贡献,能让公司留下一些我们这一代人的烙印,是一件非常荣幸和自豪的事。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和工作初期几位专家的传帮带是分不开的。在这18年中,我也从一位新人,成长为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成了钢研老三室事业的接棒者之一,我也先后带了不少新人。每次带新人,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工程技术,我也是学着那些老前辈,给新人倾囊相授,让他们也能快速的成长。

钢研,不仅有先进的技术,更有厚重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承,值得我们去不断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老一辈把事业、文化传承给了我们,我们有责任做得更好、更优秀,成为合格的接棒者,把钢研的事业和优秀文化再传承下去,让钢研的事业和优秀文化生生不息。

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岗位,只要心怀钢研,心怀祖国,就会自觉地全力以赴做好我们的工作。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每个人都把发展钢研、复兴中华做为自己的使命,勇于担当,钢研的业绩一定能蒸蒸日上,国家也一定能够富强。

                                                

安泰天龙钨钼科技有限公司

                                          陈海峰